社会职务/身份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工艺美术师 从艺经历
王佳,1982年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在厦门,珠绣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装饰性手工艺品,有珠拖鞋、珠挂图、珠绣包等一百多个品种。毕业于美术学院的王佳从小钟情于各种手工艺,做过许多创意产品设计。大约在2008年,她对编珠艺术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在珠绣老艺人的启蒙之下,开始对珠绣着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每天,王佳都会亲手设计绘制珠绣图案,同艺人绣制成品将它们最闪亮的一面展现给世人,每当这时,那些小小的珠子在她的眼中心头,便慢慢幻化成梦想的模样。 每一个见过珠绣作品的人,都会用惊艳二字来形容自己的感受。由于彩色玻璃珠和电光片有反光的特性,珠绣作品看起来光彩夺目、熠熠生辉,若运用凸绣、平绣、串绣、粒绣、乱针绣、竖针绣、叠片绣等传统的工艺手法,画面便更加立体,更具层次感。那么,如何变出一幅美丽的珠绣呢?王佳介绍,需要经过创意、设计、选材和绣制四个步骤。 首先是创意,传统珠绣图案背景较单一,她认为造型上要迎合时代审美,又要兼具传统装饰韵味,在画面层次上要用淡彩丰富珠绣的布面背景,既要传承优秀的传统工艺,又要在工艺上有所改良。 原创,是设计者的信仰,而艺术灵感源自生活体验,一有好创意,王佳就用稿纸记录下来,将图案用数码板绘制成想象中的样子。再将图案印制在纺织品上,而在印制与纺织材料方面她做了很多改良性的尝试,比如,不在布面上直接画单一白色线稿,而是运用先进的数码印花技术,将水墨画稿有层次的印置在特制的丝绒布上,再根据花色、花样整体布局,决定哪里要绣上玻璃珠、哪里绣上亮片、哪里作为底色,以丰富画面的空间感,这样一来,精美的雏形便呼之欲出。 但是,且慢,可别小看了配色配珠的重要性。一幅珠绣作品所需的玻璃珠是多种多样的,形状、颜色各异的玻璃珠和亮光片,多达几十种,都需要在绣制之前通过比对与筛选。而且,在做珠绣时,由于多个珠子叠加起来的颜色,与单个珠子呈现出的颜色不同,所以,在绣制之前也要提前考虑这些因素。 一根针,可以绣出花花万物,可是,在做珠绣的时候,仅仅有一根针一种颜色的线是不够的,针的粗细要根据玻璃珠型号做出不同选择,而线也要根据布面底色和玻璃珠的色彩做出调整。线的牢固对于珠绣作品能否保存长久亦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所以,王佳在绣制之前为防绣线氧化易断,都会把绣线用蜡做特殊处理——“封蜡”。绣制时,为了不露出线的颜色,一方面会选择与玻璃珠或底色相同颜色的线,另一方面会绣制得很细密,珠子一个叠着一个,让人看不到线的存在。 对王佳而言,布面的选择也是十分考究的,经过了反复尝试,她发现有些布料并不适合做数码绘图,需大量筛选,如丝绒布上百种,而印花效果好的只有一两种,而由于墨水和布材等化学因素的影响,要将图案印出理想的效果,还得反复对比颜色,反复调整色相。 显然,珠绣作为一项手艺活,工序繁杂,道道讲究,需要异于常人的耐心,一点急不得。当问到绣制一幅作品需要多久时,王佳说,这个需要看要绣的是什么作品,绣一个小镜子的面大概要用两个小时,绣制一幅大一点的画至少要用二十多天甚至数月的时间。 这世上,不是只有烈酒才能醉人,不是只有热恋才会刻骨,有时候,一份清淡,更能历久弥香;一种无意,更能魂牵梦萦;对于王佳而言,这一段珠绣情缘更可以维系一生。 主要成果
作品《花间蝶影》在2016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精品展中获得铜奖作品《霓裳》获2016年福建省工艺美术争艳杯铜奖。作品《嬉逐》在文化厅举办的2017年福建省首届非遗大师精品展中获得好评。作品《蝴蝶》系列参加2018第七届福建艺术节——全省优秀民间艺术作品展获好评。2018年12月参加厦门市同安区文化馆民间传统手工艺展2017年6月参加厦门市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2017年参与厦门外图十周年庆非遗文化展2017厦门思明国际社区慈善文化节2017厦门闽南古镇厦非遗文化宣传活动2018年5月参加厦门市文化馆举办的传统手工进校园之珠绣活动,为幼师培训珠绣技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