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经历
韩峰,1952年出生于山东东营,光绪年间,其曾祖父跟随名匠学习技艺,遂成为业界高超名手,后来将此技家传于子孙。幼时便熟练掌握木旋技能,小有名气,旋制齐笔笔杆,花边棒槌,擀面杖等。老年退休后重拾老手艺,在科技发展的如今,让更多人知道还有一门这样的老手艺存在,在沿承百年祖传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作品,设计出独特的宝瓶葫芦,葫芦形珠子,观音瓶,手把件,围棋子等,“宝葫芦”的独特之处在于,精绝的外形设计国内外均无雷同,也是最具韩式风格的代表作品,深受五湖四海众多鉴赏者、收藏者的喜爱。
多次受邀参加省、市、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参观者无不叹服作品的精巧别致,与多见的机器磨制品相比,其作品更多的饱含了人文智慧和乡土情怀,每件都是不可复制的绝版,每件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多年来,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展演现场,始终未见过第二个木旋手工艺人。 技艺简介
传统木旋工艺历史悠久,于战国后期因齐笔业的兴起而起源,到清末达到鼎盛。早年旋制齐笔笔杆,花边棒槌,擀面杖,围棋子等。工艺制作仅凭一台古旧的手拉旋床和几把刀具,是现代车床的鼻祖。现在在沿承百年祖传技艺的基础上,创新设计出独特的手工佛珠,手把件及饰品摆件。 从艺感悟
在这个人心浮躁的科技社会,让人们见到传统手工艺依旧很好的活着,木旋手工制品依旧在生活中被使用,与流水线式的机器加工相比,我们仍然用心去旋制每一件作品。从事这行必须能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自己十几岁学习技艺时,大王镇尚有几家制作木旋的作坊,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心越来越浮躁,大多喜欢追求高科技的东西,没有人愿意用数年甚或一生的时间去学习、研究和传承这门承载着浓厚中华文化的手艺,以至民间传统手工制作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甚至快速走向消亡。 参考资料
最后的木旋手艺人
东营六旬老人从事手工木旋53年 期望手艺能“申遗”
52秒|东营六旬老人木旋五十载 盼望“申遗”来传承
厉害了我的大爷!东营老人木旋五十载 盼“申遗”传承
东营六旬老人木旋五十载 盼望“申遗”来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