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职务/身份
民盟盟员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福建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
福州市寿山石行业协会会员
玄采堂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从艺经历
在人生旅途中,梦想永远是前方最美丽的风景,多数人穷其一生也无法抵达目的地,只有少数人秉承执着的信念,在风雨征尘中一步步的走进梦想的彼岸,80后小伙马铭生无疑使幸运的,因石而梦,执着地追求寿山石文化艺术之梦。
福建省政和县,地处武夷山鹫峰山脉北端,素有“闽北东大门” 和“旱地码头”之称。1981年马铭生出生在这个如水墨丹青的美丽乡村。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马铭生却渡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无忧无虑的童真,让马铭生和小伙伴们穿梭在山沟村寨;流连于小桥流水;痴迷于泥巴石头。
到了读书的年纪,玩耍嬉戏的时间少了,马铭生把注意力放到了美术课堂,有画笔描绘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中学快毕业,在美术张老师的鼓励下,马铭生报考了福州美术院校,一扇通往寿山石的大门在不经意间打开了。
1997年马铭生考入了福州工艺美术技术学校,得到了美术专业系统的学习,并在王栓俤、吴略、林晓东、杨章舜等老师的指导下,对石雕艺术有了模糊的认识。那时候寿山石的价格已经居高不下,即使一块不起眼的原石也价格不菲。马铭生直至在学校的最后一个学期,才得以学习雕刻一些寿山石的边角料。
2000年夏,美校毕业后,马铭生经同学引荐到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邱丹桦师傅的工作室学习创作,对寿山石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激起他对寿山石雕创作的激情与热爱,从此便一头栽进去,就再没有退怯过。但他时刻记着邱丹桦师傅对他的教诲和鼓励。2002年8月,马铭生应福清玄采堂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之邀,成为了公司的一名雕刻师。回忆当时初到玄采堂的时候,马铭生说自己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花了眼。展现在眼前的寿山石原料足有300多吨,几乎寿山石的所有品种,所有的颜色都在这里可以找得到,马铭生终于有了一个可以施展才华的平台。
和传统寿山石雕刻的“重石质”理念不同,玄采堂更愿意在扩展寿山石文化外延上努力,勇敢突破原材料本身的价值,只为了强调“人”的价值。即给艺术品赋予精彩生命和深远意义的,应该是艺术家的精神,是雕刻者想要抒发和表达的情感。玄采堂以文化艺术来打造寿山石雕永不枯竭的生命,同时注重培养寿山石艺人。
马铭生在这里不仅可以自由地创作,充分利用每一块原石的形、色、质的天然美,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和智慧赋予它艺术的生命。玄采堂也是一个爱才更爱培养人才的寿山石文化企业,为使这里的雕刻师在创作技艺更上一层楼,不时聘请名师名家来指导。
马铭生得到工艺美术大师刘爱珠的青睐,收其为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下,马铭生的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以多“写意”少“工笔”的现代艺术手法进行创作,最大限度保留石料的自然形态美。擅长运用雕刻语言诠释人物的内心思想感情,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一些浪漫装饰理念的手法。作品当中融入中国古典诗词、爱情故事、历史典故以及生活场景,以真切的情感和个性创作,引起人们的思想共鸣。 主要成果
作品《钟馗醉酒》荣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银奖”。
作品《黑珍珠》荣获第三届中国*福建寿山石艺术家作品展,“银奖”。
作品《金秋》获福州市第十九届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如意奖,“一等奖”。
作品《比翼双飞》荣获中国寿山石艺术精英新创作品大奖赛,“金奖”。
作品《古镇晓韵》荣获第五届中国*福建寿山石艺术家作品展“金奖”。
作品《灵山仙境》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评比“银奖”。
作品《戏如人生》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评比“银奖”。
作品《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获福建省工艺美术争艳杯大赛铜奖。
作品《戏如人生》获第九届中国名石雕刻艺术展银奖。
作品《印象敦煌》获第九届中国名石雕刻艺术展金奖。
作品《花样年华》获首届“匠心神韵”中国寿山石雕新秀创作大赛银奖。
作品《大梦敦煌》获首届海峡两岸雕刻艺术大赛最佳创新奖金奖。
作品《梦开始的地方》获第八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金奖。
作品《忆江南》获第八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华工艺
精品奖评比“最佳创意奖”。
作品《古寨夕照》获福建省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金奖”。
作品《烟雨江南》获第九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铜奖。
作品《江南秋韵》获福建省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银奖”。 参考资料
石雕艺术家马铭生:雕工深处见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