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大师网

于永杰
大师 于永杰

技艺
荣誉
于永杰,1986年生,新绛县于良英笔庄第五代传承人。擅长长锋羊毫《鹤颈》笔,狼毫、紫毫(麻胎)笔的制作,尤其对长锋羊毫《鹤颈》笔更有自己的独到理解,《鹤颈》笔的恢复受到了省内外书法大家与中国文房四宝专家的一致好评与肯定,于永杰继承绛州毛笔制作技艺精髓,传承家风,诚信至上。
简介

从艺经历


于永杰,1986年生,现为新绛县于良英笔庄第五代传承人,2001年,年仅15岁的于永杰跟祖父(于良英)先生学习绛州毛笔制作技艺,历经八年学艺,掌握绛笔(水活、干活)全套制作技艺,成为绛笔制作行业为数不多的(全把式),2008年接管笔庄;2009年于良英笔庄绛笔制作技艺被评为山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于永杰被评为绛笔制作技艺市级传承人;2020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毛笔制作大赛代表山西参赛,获得优异成绩,并获得中国文房四宝协会颁发的《优秀选手》证书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颁发的毛笔制作工职业技能证书,2020年经过数月钻研,恢复了失传十年之久的绛笔代表作《鹤颈》笔制作技艺,2020年十月,携带研制的《鹤颈》笔参加山西省首届工艺美术产品博览交易会,获得“太行杯”文创银奖;2021年于永杰创作《晋绣河山》毛笔,荣获“华夏古文明·山西好手艺”山西传统工艺主题展金奖,从艺二十年来,于永杰刻苦钻研绛笔制作工艺,并提出了绛笔制作技艺精细化论,在毛笔四德(尖、齐、圆、健)基础之上,苛刻要求每一支笔都要达到(头锋要清、二锋不空、三锋平整)的最高制作工艺;2021年3月《中国文房四宝》杂志再一次刊登了“独一枝”的绛笔——于良英笔庄,于永杰擅长长锋羊毫《鹤颈》笔,狼毫、紫毫(麻胎)笔的制作,尤其对长锋羊毫《鹤颈》笔更有自己的独到理解,《鹤颈》笔的恢复受到了省内外书法大家与中国文房四宝专家的一致好评与肯定,于永杰继承绛州毛笔制作技艺精髓,传承家风,诚信至上。

技艺简介


“独一枝”的绛笔——于良英笔庄       山西省新绛县古称绛州,现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战国时就小手工业发达,延至隋唐已是七十二行行行俱全,能工巧匠艺人辈出,尤以产文房四宝闻名华夏。唐宋诗文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在《昌黎集毛颖传》中,就曾盛赞过绛州毛笔。中囯毛笔之最,素有南湖北绛说法,南湖乃是浙江湖州,而北绛即山西绛州。绛笔是古绛州的传统工艺品自唐朝就已进贡朝庭,历经不衰。       笔庄创始人于良英,生于1933年,河南省济源人,1943年逃难来到山西省新绛县,投奔表兄(李忠会1892--1957)。当时李忠会在新绛开办“俊德堂”笔庄。于良英在笔庄从跑腿打杂到当上学徒工,干了整整十四年,期间先后学会了绛州毛笔制作工艺的水活和干活及制墨,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掌握全套绛笔制作技艺的“全把式”。1957年表兄李忠会(笔庄第二代制笔人)去世,“俊德堂”笔庄解散,于氏第一代制笔人是于良英的三伯父(于存乾1879--1942)晚清时期于存乾在绛州一天门的著名老字号(秀云堂)任制笔师傅。1958年于良英加入新绛县笔墨社当制笔技师,以“俊德堂”传人的身份继续从事毛笔的生产研究工作,1958年底新绛县笔墨社与印刷厂合并后,任车间主任,制笔技师。1967年笔墨社与印刷厂分离后,又在笔墨社任革委主任,1971年笔墨社与新绛县工艺美术厂合并,先后担任新绛县工艺美术厂供销主任、毛笔车间生产技术主任。1969年,党的“九大”召开前夕,根据省地指示,为向党的“九大”和毛主席献礼,在省地领导的统一组织指挥下,县里安排于良英特制了3支笔、9锭墨,逐级相递,献给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出自于良英之手的笔墨成为新绛县自盛唐之后,又一次贡品。1990年于良英退休,用自己的名字作店名,用自己的头像作商标,办起了“于良英笔庄”。1991年儿子于善民停薪留职,跟着父亲学做笔。2001年年仅15岁的孙子于永杰拜爷爷为师,学习制笔。2008年接管了笔庄。从艺二十年来,于永杰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很好地掌握了绛笔制作水活、干活全套技艺,成为了绛州制笔行业为数不多的全把式。2009年于良英笔庄绛笔制作技艺被评为山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于永杰被评为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绛州毛笔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绛笔的制作主要有水活和干活两大类,羊毫兼毫笔有86道工序、紫毫、狼毫麻胎笔有100余道工序。毛笔用途不同,选料亦不同。笔尖原料最难选择。所谓“颖”即笔尖上那一段透亮晶莹的部分。原料选好后经石灰水脱脂,使生毛变成熟毛。然后开始做衬垫、齐材、合把、分头、圆笔等水活程序。干活主要工序是选料、做笔杄、(择笔)修笔、拢笔、定型、刻字、晾干等。于永杰制作的绛笔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要求每枝出手的毛笔都要达到毫尖、锋齐、型圆、刚健,简称“尖齐圆健”,在此基础上更是苛刻要求每枝毛笔都要达到“头锋要清、二锋不空、三锋平整”的最高制做工艺。所有用过该笔的书法家画家无不点首称奇。于良英笔庄生产的传统绛笔有特制鹤颈、狼毫小楷、三紫七羊、大白云、紫蓝毫、精制大楷、精制类锋与长锋、一二号精制细长锋、龙跳天门、一二三号牛角抓笔、锦盒4支装套笔、高中档云雕盒4支装套笔。       1996年国务院书写员、欧阳询书法研究会主席田英章先生四处求购质量上乘的小楷笔,闻名试用于氏绛笔之后,赞不绝口,欣然命笔题写了“独一枝”的评语。中国当代书画大师董寿平先生托人购买使用于良英笔庄制作的绛笔后主动题写了“于良英笔庄”的字号。原山西省省长、北京农科院院长裴丽生用笔后,题词“笔中之绝”。山西省原书协主席、书法家林鹏专爱用于氏绛笔,每到一地题词后所用于良英笔庄之笔便不翼而飞。他逢人便讲:“只有于良英制造的笔才是真正写字的笔”,并著文发表于1996年4月24日的《山西日报》上。著名书法家徐文达为笔庄撰写藏头楹联:“良技修毫笔下龙蛇竞走,英才握管纸上云水翻腾”。于良英笔庄会客室挂满了全国各地书画界名人的题词、题匾。1996年5月《人民画报》专门对于氏三代制做绛笔作了介绍。《中国文房四宝》1998年第二期,将于氏祖孙三代研制絳笔载入了中国文房四宝的史册。2003年11月,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老字号·名字号》一书,将“良英笔庄话绛笔”一文收录入册,2021年7月《中国文房四宝》杂志第三期再一次刊登山西新绛于良英笔庄。       于永杰继承绛州毛笔制作技艺精髓,传承家风,诚信至上,坚守绛笔传统,立志于把绛笔制作技艺发扬光大,为新绛县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光添彩,为山西省制笔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资料


[探索·发现]匠人·匠心(六十六) 传承百年历史的绛州毛笔[探索·发现]匠人·匠心(六十六) 历经86道纯手工工序的毛笔

———— 代表作 ————
———— 其他大师 ————
刘涛马双全\马经武\韩世凡陈晖强林汉生洪建华马波苏倩飞张万敏黄洪华黄界勇郭成龙林钊泓李云魏孟刘喜长林献东宋兆峰高亮兴(陶瓷)徐丹(欢姐)徐春光刘巧黄翠群(小艾)刘国皓程赛惠沙漠(沙兴贵)张炳光陆军昌李强刘树春张富平陈佳飞林风明孙美尤昌冰陈磊文成姐李松孟凡顺金宁魁林聪聪王丽莉逄霞董学建黄嘉勇颜红亮潘中玉曹书生王国清郑则斌赵普